湾区食品牛来了,上膳泰美。
博罗县泰美镇,象头山下的美丽小镇。迎着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(以下简称“百千万工程”)的东风,这个迷人的小镇愈发美丽,发展势头愈发强劲。
“百千万工程”实施以来,泰美镇重新审视发展优势,在大湾区中找准定位,在“百千万工程”中找对方法,以粤港澳大湾区(广东·惠州)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(以下简称“湾区基地”)为依托,做强二产做优一产的同时,聚力发展现代农业、食品加工、预制菜产业集群,在大湾区中打响“上膳泰美”品牌,在镇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中,寻求新突破。
粤港澳大湾区(广东·惠州)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。
2025年是“百千万工程”实现“三年初见成效”的关键一年。泰美以“百千万工程”为引领,以“湾区食品第一镇”为定位,构建“一核(湾区基地)两区(板桥工业区、龙珠工业区)两翼(沿东江带、沿象头山带)”的镇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,农产品入湾出海,农文旅融合发展,探索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“湾区样板”,不断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。
培育食品与预制菜产业集群
农产品进入在湾区基地的预制菜企业后,经过加工变成预制菜,而后发往全国各地的餐馆、食堂,走向全球。从田间到工厂再到餐桌,湾区基地的建设为泰美农产品的延链强链提供了更多可能。
广东永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位于湾区基地,是一家专门从事预制菜的企业。日前,记者来到该公司,只见生产车间内一派忙碌的景象,工人们在生产线上流水作业。经过十多道工序,一条条活鱼变成一道道预制菜产品,最终被打包速冻配送至全国各地。
永寰公司的鱼来自各地,更多的是来自泰美镇车村村。从车村村供销渔场到湾区基地,距离不过5公里。于公司而言,近距离运输让公司很好地降低了运输成本。于养殖户而言,鱼儿销路不愁,收入有了保障。目前,永寰公司还在湾区基地谋划二期生产基地,届时公司的生产能力将翻倍,能更好地解决泰美农产品的销路。
车村村供销农场。
随着湾区基地项目的深入推进,这样的效应将日益明显。
湾区基地规划总投资50亿元,占地约1500亩,推动广东乃至全国主要农产品产区融入大湾区“菜篮子、米袋子、果盘子、水缸子、茶罐子、大厨房”建设,建设服务大湾区的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,建成后实现农产品年流通服务量500万吨以上、产值300亿元以上。截至目前,湾区基地项目一期500亩全面投产运营,二期500亩完成主体工程建设,三期500亩稳步启动。而今,湾区基地入驻企业达51家,带动农户超3万户,大湾区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初具规模。
以湾区基地项目为链主,泰美镇重点发展现代农业、食品加工、预制菜产业集群,做好“联农带农”文章,全力培育食品与预制菜产业集群。值得关注的是,湾区基地还参与农产品、食品的标准制定,在相关领域进行检验检测、资质认定等,这无疑让泰美镇的食品产业发展抢得了先机和行业的话语权。
有了预制菜、食品加工的推动,目前,“荔枝”“柠檬”“沉香”“茶叶”等“一村一品”企业研发的柠檬膏、荔枝红茶等产品也逐步上线,成功打造了上膳优果、上膳虾稻米、惠州红茶“岚滋茶”等品牌,实现农业及食品产业的建链、延链、补链、强链。
探索现代农业的联农带农有效模式
依托基地平台牛来了,泰美镇积极探索现代农业联农带农的有效模式。
在“百千万工程”中,泰美镇充分发挥基地核心带动作用,探索出“公司+镇级供销社+村组+农户”的利益链接机制,盘活约800亩土地资源,共建楼下、车村等3个供销农场,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加17.25万元收益,带动就业100人以上,示范带动周边1000亩农田实现湾区标准种植生产。供销渔场也有着同样的功效。经过认证的供销渔场,养鱼可享受保底价,购买饲料、鱼药等还能得到扶持。
楼下村供销农场。
供销农场和供销渔场的模式,给泰美的农业发展带来新启示。在泰美楼下村,该村引进的贝贝南瓜试点种植项目,采取“公司+村集体+合作社”的订单化种植合作模式,流转闲置土地近120亩,农户每年可获得土地租金1000元/亩,带动村民就业近30人。
以基地为依托,泰美的农产品销得更远更好。时下,罗浮山荔枝陆续上市。泰美镇是广东省“一村一品、一镇一业”专业镇(荔枝),荔枝种植面积8000多亩。依托基地入湾出海的服务体系,以及完善的冷链和运输保障可让新鲜荔枝实现海外销售,带动农户增收。今年,泰美荔枝的销售值得更好的期待。
现代农业高地在“东翼”初显雏形
有了湾区基地平台,泰美镇还注重资源的整合,依托现有供销项目的引流作用,延伸布局产业格局,引进贝贝南瓜、稻虾共作等特色农业项目,实现蔬菜供销农场向茶叶供销农场等各类型农场的转变。
稻虾共作,实现产业提质。
在盘沱村,村里发展“稻虾共作”,养殖面积约800亩通过“反季节养殖+生态种养”模式,成功实现小龙虾错峰高价上市。目前,该村以小龙虾产业为核心,构建起集育苗、养殖、农文旅融合于一体的全产业链。在夏青村,凤梨同样实现反季节出果,每年3月到12月均有新鲜成熟的凤梨采摘。接下来,该村将继续探索凤梨种植及加工技术,谋划拓展凤梨深加工产品。同时,释迦也成为了夏青村的一张农业名片。来到岑坑村,成片的沉香映入眼帘。这里的沉香基地有1000多亩,逐步建设成集特色产业、观光旅游、休闲养生为一体的沉香谷。今年,驻镇帮镇扶村乡村绿化项目计划在岑坑村种植黄晶果树,形成集水果生产、生态观光、文旅购游于一体的示范性绿美果园。
稻虾共作,实现产业提质。
现代农业高地在泰美逐渐成型。目前,泰美镇以“东翼”东江片区农业特色为载体,强化科技支撑,推动农产品品种培优、品质提升。同时,深入实施全域供销小镇建设,依托基地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、海关等配套服务优势,构建“生产-加工-流通”全产业链,从初级农产品向深加工、品牌化升级,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标准化、高质量的农产品,将“小特产”做成“大产业”。
整合资源升级“西翼”农文旅产业
东西辉映,两翼齐飞。在“西翼”沿象头山片区,泰美镇重点聚焦农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。
在沿象头山片区,国家3A级景区雷公峡生态旅游区、古荔枝园、茶产业园等文旅项目,与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、象头山省级森林公园串珠成链,形成生态旅游大环线。而今,环线内,檀悦·象头山大朵生态旅游度假区已动工。景区规划5大主题区域,以“森”“野”“乐”“家”为主题,致力成为珠三角最高端的森林度假新名片、休闲农业旅游首选目的地、家庭游首选目的地。
象头山下,泰美的乡村越来越美。
值得关注的还有,泰美镇正将X199线泰美段升级为旅游公路,推动沿线农文旅产业的发展。2025年初,X199线泰美至柏塘段通车,不仅改善了沿线群众的出行条件,还串联了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、雷公峡旅游风景区、柏塘镇万亩茶园、大朵文旅产业园等多个文旅节点。随着旅游公路的建设升级,将加速沿线三产融合发展。
接下来,泰美镇将以象头山片区为生态文旅主阵地,整合生态旅游资源,筹划一批文旅项目落地实施,探索构建“生态养眼、文化养心、产业养民”的农文旅线路,突出生态体验、商务、养生度假功能,实现从“过境游”到“过夜游”的升级,把客流量变成客“留”量。
城乡共美,营商环境更优
全新升级的高速路口、焕然一新的圩镇面貌、拓宽改造的金龙大道……在“百千万工程”中,泰美镇紧紧抓住湾区基地项目的建设契机,加速推进典型镇村建设。
泰美的企业蓬勃发展。
而今的泰美,城乡共美。在“百千万工程”中,该镇着力推动“上膳泰美”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,通过塑造客家风格的特色乡村风貌,将示范带沿线车村、夏青、盘沱、新星、新塘等5个行政村及泰美圩镇建设成精美乡村和美丽圩镇。
来到泰美圩镇,美丽河道、示范主街、圩镇客厅等美丽圩镇“七个一”建设,让圩镇颜值再度刷新;道路全新亮相:泰美高速出口拓宽至双向六车道、芦泰公路通车、金龙大道泰美段拓宽至双向八车道……
圩镇美丽宜人。
乡村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。走进广东省“百千万工程”首批典型村车村村,一条由沥青铺设的彩虹路穿梭在村落之间,古色古香的品洁亭、颇具客家特色风情的太昌围屋居民遗址、记录有车邦佑相关事迹的御史文化园等景点尽显风采,无声地讲述着车村的历史文化故事。
让大家印象更深刻的是,镇村建设和基地落户带来的美好变化,让群众的凝聚力更强了。如,在典型村建设中,车村村凝聚村民力量共建美好家园。30多户村民主动无偿让地3000平方米,实现崇美公路主干道拓宽至6米。在村组改革开展村组集体资源资产统租统管和财务统一核算改革中,良好的群众基础,让车村的试点改革稳步推进。
镇村建设的不断完善,民风的向上向善,成为了泰美镇营商环境的一张名片,让泰美镇的项目磁场更加强。
有了营商环境的加持,泰美镇的招商选资工作稳步推进。2024年,泰美镇招商落户项目共计10宗,总投资超17亿元。其中,引进佳有环保、天图印刷、鸿旭包装等3个项目,进一步补齐食品产业链中食品生产设备以及食品包材环节。项目引进和建设的良好势头在2025年延续,九龙城食品等项目将于下半年实现动工。以食品产业为新动力,力争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。
来源:惠州头条客户端牛来了
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